布朗气水焊机_水燃料氢氧机_氢氧发生器_氢氧发生器 - 半岛综合
导航
观车 · 论势 应优先发展对氢能瓶颈不敏感的产业
发布时间:2024-04-09 03:50:27   作者: 半岛综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31.6%,其中电动汽车占绝大多数,而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经过10年积累仅有20747辆。今年1~2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仅为0.1万辆。显然,与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有些慢了。造成两者巨大反差的根源是什么?汽车圈人士一致认为,氢能的负面影响或者说是其不足之处、目前存在的瓶颈,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阻力太大了。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对氢能不足之处不太敏感的产业。氢能产业链很长,生产-储运-加注-应用构成整个产业链。在生产端,尽管煤制氢的成本最低,但不是发展氢能产业的长久之计。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如果氢能产业依靠煤炭制氢,还不如直接烧煤驱动汽车更高效。用煤炭制氢,从收集、提纯到储运,再加注到汽车上,每个环节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显然不经济。与之相比,电解水制氢既绿色又有经济性,被人们所看好。东吴证券的报告认为,在商业用电条件下(0.6元/kWh),碱性电解水制氢和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成本超过40元/kg;0.3元/kWh电价下,碱性电解水制氢成本可降至20元/kg左右。按照1公斤氢气行驶100公里计算,费用为0.2元/公里,氢能经济性不亚于电动汽车。然而,风电、光电往往都在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地区,氢气的储和运成了大难题。气态储运的成本较低,但运载数量太少,一辆40吨的重卡配上20MPa的压力罐仅能运输600公斤的氢气,总体算下来,经济性不太高。液态和固态储运氢能,虽然运载量上来了,但起始端液化或者固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终端气化氢气还需要消耗能源,经济性也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汽车界仍按照传统汽车的思路发展新能源汽车,以规模效益降成本,以技术迭代求升级。应该说,电动汽车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取得不错的成绩。10年前,动力电池价格相当贵,普遍是2~3元/Wh。经过中央与地方的两级财政补贴扶持,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动力电池技术慢慢的提升,电池成本下降很快,有的厂家已达到0.3元/Wh,具备了不依靠补贴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能力。如今,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证明这一发展策略是成功的。然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按这一思路发展却没取得成功。多年来,丰田Mirai、现代NEXO都在努力减少相关成本,想走大众消费路线,但氢能存在的不足之处阻碍了这条道路的顺畅。现阶段,对于氢能的不足之处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但氢能又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产业应渐进前行。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发展对氢能不足之处不敏感的产业是可行之举。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目前车辆使用氢气要用到高压系统,很多消费者并不放心其安全性。建议可以从潜艇用的金属固态储氢开始使用,压力小于10bar,这种使用场景的缺点是要用到稀土AB2、AB5合金。从潜艇的造价能够正常的看到,增加稀土AB2、AB5合金对总体成本影响很小。当前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高、加氢不方便,普通用户对价格相对较敏感,对加氢的便利性也有要求,因而难以大规模推广。但是,高端用户如超豪华车用户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如果他们的车辆使用氢燃料电池系统,一方面能够显示车主热爱环保、热爱前沿科技的个性,另一方面加氢之类的琐事可以由司机完成,不会影响车主的使用体验。事实上,对高端群体氢燃料电池交通产品的开发并不仅限于车辆,还可以包括私人游艇。相比于私人游艇的造价,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并不显得高昂。而且,私人游艇一般集中停放于游艇俱乐部,有专人维护、保养。在游艇俱乐部可以建造氢气储存系统,方便游艇加氢;游艇俱乐部在海边,可以充分的利用海上风力发电制氢,如此就形成了完整的制氢、储氢、加注、用氢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另外,氢能源商用车也是优先发展对象。商用车的价格普遍是几十万元,换装氢燃料电池,对于车辆价格来说变化不算很大。运营商可以在城郊建立储氢系统,方便氢能源商用车集中加氢,解决了加氢站投资大、加氢站分散难盈利的问题。在城郊建设加氢站,即使不能用风电、光电制氢,也能够正常的使用峰谷电制氢。丰田Mirai上市之后,掀起了一波氢燃料电池汽车热潮。但是,经过近10年的实践检验,这条发展道路还存在诸多障碍亟待扫除。因此,优先发展对氢能不足之处不敏感的产业或许是明智之举,待到有关技术成熟、相关条件具备之后,再向其他领域全面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