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2.目前,利用电解水产氢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氢气的常规方式,中国专利号6.9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其配置有氢氧发生组件以及水箱,水箱向氢氧发生组件供水,氢氧发生组件则通过正负电极来电解水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氧发生器上通常配置有主出氢接头,用户通过吸气管连接主出氢接头便可以吸氢,但是,随着氢氧发生组件制氢能力的增强,氢氧发生组件产生的氢气还可以同时满足多人用氢的需求,而常规技术中氢氧发生器上单一主出氢接头不足以满足多人不一样的需求的多样化用氢需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满足多样化用氢需求以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性的家用制氢机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家用制氢机,实现单人或双人吸氢以满足多样化用氢需,进而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制氢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氢氧发生组件和水箱组件;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主出氢接头和副出氢接头,所述氢氧发生组件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箱体和上盖,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储水腔体和气液分离腔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水腔体的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的氢气接管;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部并分别密封住所述储水腔体的上端口和所述气液分离腔体的上端口,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主出氢接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所述副出氢接头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选择性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
5.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两个所述气液分离腔体,其中一所述气液分离腔体与所述主出氢接头连通,所述控制阀为两位三通阀,所述控制阀的进气口与另一所述气液分离腔体连通,所述控制阀的一出口与所述副出氢接头连通,所述控制阀的另一出口与所述主出氢接头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还连通所述储水腔体;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浮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腔体中并用于开关所述排水口。
8.进一步的,所述主出氢接头连接的气管上设置有背压阀,或所述主出氢接头连接的气管中设置有曝气石。
9.进一步的,所述副出氢接头连接的气管上设置有背压阀,或所述副出氢接头连接的气管中设置有曝气石。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水腔体的连接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排水口和所述连接口均位于所述环形挡圈围绕形成的区域中,所述环形挡圈上还设置有密封下盖,所述密封下盖密封住所述环形挡圈的边缘。
11.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体中设置有连通所述连接口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竖向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正面或侧面设置有气泡瓶,所述气泡瓶连接在所述循环出水口和所述回水管之间。
13.与现存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上盖上设置主出氢接头和副出氢接头,其中,副出氢接头则通过控制阀实现选择性的连通气液分离腔体,在使用时,当单人使用时,控制阀切断副出氢接头与气液分离腔体之间的气路,使得气液分离腔体中输出的氢气仅通过主出氢接头输出,而当需要两人吸氢气时,通过控制阀使得副出氢接头与气液分离腔体连通,以实现单人或双人吸氢,满足多样化用氢需,进而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性。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存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存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制氢机,包括外壳100以及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氢氧发生组件200、水箱组件300和电控板400,氢氧发生组件200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氢氧发生组件200的具体表现实体能够使用常规家用制氢机的氢氧发生部件,在此针对氢氧发生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及形式和工作原理不做赘述和限制。电控板
26.其中,水箱组件300包括箱体1和上盖2,箱体1上还设置有出水管101、回水管102和氢气接管103。箱体1内设置有储水腔体11和气液分离腔体12,其中,储水腔体11用于存储水供氢氧发生组件200电解使用,而气液分离腔体12则用于对氢氧发生组件200电解产生的氢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所述上盖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上部并分别密封住所述储水腔体11的上端口和所述气液分离腔体12的上端口。而上盖2上还设置有补水口23,补水口23与储水腔体11连通,补水口23上螺纹连接有水盖5。
27.另外,为满足多用户吸氢的要求,在外壳100上设置有主出氢接头1001和副出氢接头1002,所述上盖2上还设置有控制阀4,主出氢接头1001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副出氢接头1002通过气管连接控制阀4,控制阀4选择性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体。
28.具体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用户打开水盖5将水经由补水口23添加到储水腔体11中,氢氧发生组件200通电后,以进行电解水操作。储水腔体11中的水经由出水管101进入到氢氧发生组件200中并从回水管102再返回储水腔体11中。而对于氢氧发生组件200产生的氢气则夹杂少量的水经由氢气接管103进入到气液分离腔体12中。由于氢气相比于水较轻且含水量较少,则进入到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氢气则上升并经由上盖2上配置的出气孔输出,而氢气中夹杂的水则受重力落入到气液分离腔体12的底部。
29.而对于从上盖2输出的氢气将经由气缸21输送至主出氢接头1001,进而时用户能吸氢,而当需要两人同时吸氢时,则通过控制阀4控制副出氢接头1002与气液分离腔体12连通,进而满足多人同时吸氢的要求。
30.进一步的,为了在多人同时吸氢时均匀的分配氢气量,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两个所述气液分离腔体,其中一所述气液分离腔体与主出氢接头1001连通,控制阀4为两位三通阀,控制阀4的进气口与另一所述气液分离腔体连通,控制阀4的一出口与副出氢接头1002连通,控制阀4的另一出口与主出氢接头1001连通。
31.具体的,氢氧发生组件200产生的氢气分别输送至气液分离腔体12中,而两个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氢气进行气液分离后从上盖2输出。在单人使用时,控制阀4控制其进气口进入的氢气也输送至连接主出氢接头1001的第一气管21中,以通过主出氢接头1001统一输出。而在两个人同时吸氢时,控制阀4控制其进气口进入的氢气输送至连接副出氢接头1002的第二气管22中,进而实现两个人同时吸氢,并满足均匀分配氢气,以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性。
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气液分离腔体12的底部将积存较多的水。为实现自动排水,则可以在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通气液分离腔体12的排水口14,排水口14还连通储水腔体11;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浮体3,浮体3设置在气液分离腔体12中并用于开关排水口14。
33.具体的,随着气液分离腔体12底部积水量的增加,使得浮体3所收到的浮力大于浮体3自身的重力,进而在浮力作用下,使得浮体3漂浮并离开排水口14,以实现打开排水口14。而在排水口14打开后,由于气液分离腔体12中因注入氢气的原因使得气液分离腔体12内形成正压状态,利用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气压使得其底部的积水经由排水口14排出并流入到储水腔体11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水位将随之下降,使得浮体3的重力又大于浮力,浮体3再次下落并抵靠在排水口14上以实现自动关闭排水口14,进而避免氢气进入到储水腔体11中。
34.这样,利用浮体3来控制排水口14的开关,并利用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气压来自动将积水排到储水腔体11中,而无需用户定期清理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水,提高了用户使用便利性和使用体验性。
35.优选的,为了使得气液分离腔体12内的气压保持正压的状态,则主出氢接头1001上设置有用于在气液分离腔体12中形成正压的控压模块(未图示)。具体的,控压模块设置在主出氢接头1001上能够对输出的氢气进行限制,进而时气液分离腔体12内处于很多压力值的正压状态。而正压状态下,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浮体3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气压来对所述排气口进行更加有效地的密封遮挡,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很多压力值的正压,也可以使得在浮体3打开排水口14时,利用气压快速的将积水排出气液分离腔体12的外部。而对于气液分离腔体12中正压的压力值大小,在此不做限制。
36.而对于控压模块而言,其表现实体能够使用设置在主出氢接头1001上的背压阀,背压阀能够在气液分离腔体12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后才打开,进而满足气液分离腔体12内正压的要求。或者,控压模块包括连接气管和曝气石,曝气石封堵在连接气管中,连接气管与主出氢接头连接。具体的,采用连接气管和曝气石的结构及形式,可以越来越好的降造成本,利用连接气管一方面用于安装曝气石,以利用曝气石微孔结构透气且曝气石还能够很好的满足气液分离腔体12中正压的要求,另一方面连接气管还同时起到将氢气输送至外壳100上配置的对外连接管上,以满足降成本的要求。
37.进一步的,排水口14中设置有嵌块141,嵌块141的上表明产生凸起结构,嵌块141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贯通孔141;浮体3的底端设置有柔性密封片31;在排水口14处于关闭状态下,柔性密封片31抵靠在所述凸起结构上并密封住贯通孔141。
38.具体的,嵌块141密封嵌入在排水口14中,嵌块141的上表明产生凸起结构与柔性密封片31配合,柔性密封片31接触到嵌块141上表面的凸起结构后将发生较大形变以密封遮盖住贯通孔141,进而实现密封住排水口14。
39.进一步的,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储水腔体11的连接口15;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环形挡圈16,排水口14和连接口15均位于环形挡圈16围绕形成的区域中,环形挡圈16上还设置有密封下盖17,密封下盖17密封住环形挡圈16的边缘。
40.具体的,利用环形挡圈16将连接口15和排水口14包围住,并通过密封下盖17密封住环形挡圈16的下边缘,以使得密封下盖17、环形挡圈16以及箱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水流道,这样,从排水口14输出的水进入到环形挡圈16围绕形成的流道腔体中并进入到连接口15中。
41.而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储水腔体11中的水反流至气液分离腔体12中,则可以在储水腔体11中设置有连通连接口15的溢流管18,所述溢流管竖向布置。具体的,溢流管18的高度根据储水腔体11中水位进行设计,以满足溢流管18的上端口高于储水腔体11的水位即可,这样,便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储水腔体11中的水经由溢流管18反向流入到气液分离腔体12中。
42.其中,浮体3的外形轮廓则与气液分离腔体1212的内壁外形相匹配,例如,均能够使用截面为圆形的结构,以使得浮体3能够在气液分离腔体12中依靠浮力和重力上下移动。浮体3的表现实体能够使用封闭的水管、或其他具有浮力的部件,在此不做限制。
43.另外,对于箱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可开关的排水管(未标记),排水管能够使用螺纹堵头13进行封堵,当需要排掉储水腔体11中的水时,则将螺纹堵头从排水管上拆下,便可以
44.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制氢机为了方便用户携带,外壳100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提手500。 具体的,在外出携带时,用户能通过提手500携带家用制氢机,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45.另外,为了方便用户查看家用制氢机的工作状态,则还可以在外壳100的正面或侧面设置有气泡瓶600,气泡瓶600连接在连接在所述循环出水口和回水管102之间。
46.具体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进入到氢氧发生组件200中的水被电解后,从循环出水口输出至箱体1的回水中含有氧气,而回水和氧气先进入到气泡瓶600中,用户便可以在外部透过气泡瓶600看到有气泡产生,进而方便了解家用制氢机的工作状态。如图8所示,可以将气泡瓶600布置在外壳100的正面,或者,如图9所述,可以将气泡瓶600布置在外壳100的侧面。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植物资源精细化工与化学 3.生物质精炼 4.天然产物化学
1.CRISPR-Cas系统 2.基因编辑 3.基因修复 4.天然产物合成 5.单分子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于糖类的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和活性评价及糖类疫苗的研制 2.功能糖类的化学酶法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3.多糖及仿生材料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1.天然产品的提取分离与活性研究 2.天然产物活性与安全性评价 3.中药组方配伍机制研究